污染源检测是指对固定源(如工厂)、流动源(如车辆)等各类污染源进行的监测活动,旨在掌握污染物排放状况及环境影响,涵盖废气、废水、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种类,需依据《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》等法规开展。其核心内容包括排放口位置监测、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测定,重点单位需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联网直报。
污染源检测的主要指标参数
污染源检测的指标参数分为化学、物理和生物三类,具体包括以下关键指标:
化学指标
化学需氧量(COD):反映水中有机物总含量,数值越高表明有机污染越严重。
生化需氧量(BOD):衡量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,值越低说明水体自净能力越强。
总磷(TP)和总氮(TN):过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引发藻类过度繁殖。
氨氮: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,对水生生物有毒性,常见于排泄物污染。
pH值和电导率:评估水体酸碱平衡及离子含量。
特定污染物:如重金属(铜、锌、砷等)、氰化物等,多源于工业废水。
物理指标
悬浮物(SS):影响水体透明度和生态平衡,如泥沙或微生物。
浊度和色度:反映水体清澈程度及颜色深浅。
温度:异常温度可能破坏水生生态系统。
生物指标
溶解氧(DO):评价水体自净能力,过低会导致生物缺氧。
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:反映生物性污染程度,用于卫生评估。
其他特定指标
石油类污染物:含油废水危害水生生物呼吸。
阴离子表面活性剂(LAS):洗涤剂成分,过量会降低水体自净能力。
放射性物质和内分泌干扰物:需特殊监测的潜在危害物质。
以上指标需根据实际污染源类型(如工业、生活污水)选择测定方法,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