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质光谱透明度检测仪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水质监测设备,通过分析水体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散射特性,综合评估透明度及多参数水质指标。其核心检测原理与技术实现如下:
一、检测原理
光学作用机制
仪器发射紫外-可见光(190-750nm)或近红外光,光线穿过水样时,悬浮颗粒物引起散射,溶解物质则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光。例如,总悬浮固体(TSS)在可见光波段(400-750nm)产生散射效应,而有机物可能在紫外波段(如280nm附近)吸收显著。
定量分析基础
依据朗伯-比尔定律(A=ε⋅c⋅b),通过测量透射光强度衰减或散射光强度,结合标准曲线或化学计量模型,计算透明度值(如Secchi盘等效值)及浊度(NTU)等参数。部分设备采用双探测器设计,可消除环境光干扰。
二、技术特点
多参数同步检测:全光谱扫描技术可同步分析COD、TOC、色度等指标。
高灵敏度:散射法对低浊度水样(0.01-1000 NTU)精度误差小于±2%。
在线监测能力:浸入式传感器支持实时数据采集,搭配自动清洗装置保障长期稳定性。
三、应用场景
适用于河流、湖泊、污水处理厂等场景,尤其适合需要动态监测透明度的环境评估与工业用水管理。
注:透明度与浊度虽相关,但前者反映视觉清澈度,后者量化悬浮颗粒浓度,需通过不同光学模型转换。